close

如何從 Web 2.0 獲利

Web2.0已被廣泛討論了幾年。它的特色是網民共享資訊。以往的網站只是向讀者投送資訊,而現時的Web2.0熱潮中則是讀者和網站共同參與內容建設。最典型的例子當然是維基百科全書,它在2001年創立,形式像大英百科全書那樣收集各類型的知識。

根據維基百科透露,維基百科內的內容主要由500多位自願人士的積極參與。現時維基百科的內容略多大英百科全書一點。其他的Web2.0如網上論壇 等也是一 種Web2.0的形式,由網民的發言中自行生產內容。又或像著名的美國網上書店Amazon,很早便容許讀者替書本評價及寫上自己的感受。這也是讓網民參 與內容的建設。所以Web2.0不是一套技術,而是一場社會運動,網民在網上互相製作內容。

現在我們要問如何從Web2.0中獲利?

這個獲利,在網上的世界裡主要會是來自廣告和付費的內容,當然還可以包括做買賣的網上商店。而因為這些網上商店佔Web2.0的含量不高,所以,這 裡不會用 很大的篇幅來說明。作為網上商店,可以參與的Web2.0便是讓客戶在產品中留言。留言除了可以增加客戶的重複瀏覽外,也因為有其他的人參與網站的內容建 設,所以Google會認為這是一個有Web2.0元素的網站而得到較高的排名。

像博客也就是一個Web2.0的基礎。因為博客中可以留言, 所以網民也可以參與你博客的內容建設,當你放置的內容越多和越豐富,然後你也學會瞭如何推廣你的博客,那你便可從博客中得到不錯的廣告收入,這裡可是近一 千美元左右,在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內。另一個用內容做Web2.0的網站是ezine articles 。他是一個文章目錄網站,有著很高的流量,很多人自發地把文章貼到他們的網站去,因為這些人他們並沒有很多的文章,可能一個月只有一篇,所以開不成博客。 故此,把自己的文章貼到文章目錄中既可以給人看他的文章也可以在文章中加入連接從而帶流量到他的網站。而對於文章:網站則是因為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吸引更 多流量,從而由賣廣告中得到收入。

來到這裡,我們差不多了解到在Web2.0的年代裡,知識將是廉價甚至免費的東西,收入主要是來自廣告。所 以我們思考的方向是如何創造高瀏覽量的網站。當瀏覽量高時,便可以靠賣廣告作收入。舉一個例子便是google,因為有極高的瀏覽量,所以可以賣廣告做主 要收入來源。任何的入門網站也是靠保持和擴大更多的流量,從而賺得廣告收入。

要得到高瀏覽量是不可缺乏Web2.0的,因為自身並無可能創造 這麼多的內容,並且會替你網站創造內容的人也會在你的網站上停留較久,點擊你廣告的機會也增加。所以前提是如何使用Web2.0創造高瀏覽量的網站。現時 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網站都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建設的。例如香港的以貨易貨網站rever和tradeduck,或88DB這類為網民提供服務供應商的中介網 站,都會創造高的瀏覽量,從而由廣告中賺得收入。又或像在內地有個免費的兒童相薄,讓家長記錄兒童成長的每個歷程,並且和其他家長也分享這些相片。另外, 內地也有一個家譜追踪的網站,每個人都可登錄那裡找自己家譜的源頭。內容是由每位網民自行推出來的。香港有個叫price.com.hk專門做格價的網 站,內裡有很多不同產品都可以做格價。在外國也有這樣的網站,他們是會員為會員找最便宜的機票、星級酒店和租車服務,當然會有行業裡的從業員到那裡去發 言,這不重要,要是能提供到最便宜的價格幫到會員,會員便會常來而帶來廣告收入。另外也有一些專替人找便宜書本或二手書本的網站,經營者本身便是一名二手 書商。他現在開始讓會員和會員之間互相聯繫互相供求二手書。

也有一些專門出售eCoupon或coupon的網站。這裡本來只是一個很小的網站,因為eCoupon或coupon一般價格不高,再登到ebay拍賣會令賣家付出額外成本,所以便誕生了這樣的一個網站供會員和會員之間互相供求eCoupon或coupon 。

也有一些專提供寵物照顧和日常與寵物玩樂的網站,當然也是Web2.0的基礎,這便吸引了很多人作長時間停留。

所以Web2.0網站就是要思考如何讓網民參與你的網站內容。又或你可以參考一下英文網站中成功的Web2.0例子,看看能否引入中文世界的網站中,這不一定要像現時已很成功的入門網站或大型的網上論壇,只需集中在一塊你已有認知的領域裡去發揮便可以。

Web2.0其實早已容入了我們的生活,現時一些電訊廠家會到網上論壇看看用戶對原裝產品的評價,從而改良產品,以往是很難得到客戶的回應的。即使 客戶知 道了,也可能找別的工廠代加工一個新產品,而現在廠家可自行研發和生產了。 3年前,我的HP PDA因為沒有中文一直無法瀏覽一些中文網站。而HP裡的技術支援人員在網上看到一則第三方軟體公司的用戶評價後,轉告我可以嘗試用這軟件,結果我的HP PDA現在也可以瀏覽中文網站了。這也是因為有了Web2.0的環境,所以這些技術支援的人可以提供更佳的客戶服務。

在2007年,IBM發出一項邀請,希望全公司和他們的客戶能就交通、健康醫療、環境永續和金融等未來發展發表看法。三天的時間裡收集了大量回覆作日後開發產品之用。 IBM也為此投入了1億美元做該項目的開發。

什麼是 web2.0?台灣有這樣的服務嗎?
 
WEB2.0創使者理念?

by Tim O'Reilly
09/30/2005

“Web2.0” 的概念在O’Reilly和國際MediaLive的一次討論會議上産生。Dale Dougherty,web的倡導者、O’Reilly的副總裁,認爲web比其他事物更重要,它有不斷産生的、激動人心的新軟體和網站此外,進行研究的公司一般都有一些共同事物。能否認爲dot-com的産生標誌了web新世紀的到來呢?我們同意這種說法,因此Web2.0討論會産生了。
Web2MemeMap
『以下省略,字數有限,請詳見原網』

整天聽到WEB2.0名詞,但仍是個抽象名詞,很難去理解它。

在此以簡單的例子作比較來理解它會比較好。

何謂WEB1.0?

何謂WEB2.0?

 

性質 WEB1.0 WEB2.0
出發點 資料為核心的網 為出發點的互連網
知識角度

將以前沒有放在網上的人類知識,通過商業的力量,放到網上去

將這些知識,通過每個用戶的瀏覽求知的力量,協作工作,把知識有機的組織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繼續將知識深化,並産生新的思想火花

內容産生者角度

商業公司爲主體把內容往網上搬

以用戶爲主,以簡便隨意方式,通過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內容往網上搬

交互性 網站對用戶爲主 以P2P為主
技術上

不因用戶而有所效率提高

WEB用戶端化,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比如像Ajax技術, GoogleMAP/Gmail裡面用得出神入化。

說了半天就是以人、用戶為主體的互聯網,即是web2.0最佳的詮釋了。
說到WEB2.0,我們先來了解一些什麼是WEB?

World Wide Web,簡稱WWW,是英國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歐洲共同體的一個大型科研機構任職時發明的。通過WEB,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裏比較直觀的表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可以鏈來鏈去。在WEB1.0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Google Netscape研發出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瀏覽器,Yahoo的楊致遠提出了互聯網網頁, Google後來居上,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搜索服務。

從以下的WEB2.0產品,可以理解以上的說法。
Blog Blog是個人或群體以時間順序所作的一種記錄,且不斷更新。Blog之間的交流主要是通過反向引用(TrackBack )和留言/ 評論(Comment )的方式來進行的。Blog的作者(Blogger ),既是這個Blog的創作人,也是其檔案管理人。

RSS
 是一種用於共用新聞和其他Web 內容的資料交換規範。讀者可以通過RSS 訂閱一個Blog,確知該Blog最近的更新。
Podcasting
 個人視頻/聲頻的發佈/定閱。
SNS
 blog+人和人之間的鏈結。
WIKI
 1995 年,沃德。坎甯安(Ward Cunningham )爲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創建了全世界第一個w i k i 系統——WikiWikiWeb (http://c2.com/cgi/wiki),並用它建立了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在建立過程中,沃德。坎甯安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 支援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

曾經有人提出疑問,Web 2.0 的互動與傳統BBS 有何不同?一名叫羅皓菱的Blog作者解釋了Blog與BBS 的區別:Blog是集原創文章、鏈結評價、鏈結、網友跟進于一體的,比起BBS 那種口無遮攔、隨心所欲、良莠不齊的情緒化發言,Blog製作的日誌更加審慎、仔細和周詳,其單個文本的豐富性、討論脈絡的清晰度、論題的拓展空間都超過 了BBS 的網友發言帖子。 

Ward Cunningham 也談到過Wiki與BBS 的差別,他認爲BBS 沒有上下文的概念,討論經常無法持久地進行。討論組反復圍繞著同一個話題,但是人們經常忘了以前說過什麼。

首先講什麼是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 (1933~1984)創立。簡單地說:“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六度分隔理論的數學解釋是:如果每個人平均認識260 人,其六度就是2606=1188137600000.消除一些節點重復,那也幾乎覆蓋了整個地球人口若干多倍。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簡稱SNS ,社會化網路軟體)是Web 2.0 體系下的一個技術應用架構。SNS 基於六度分隔理論運作,這個理論的通俗解釋是:“在人脈網路中,要結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間最多只要通過六個朋友就可以達到目的。”

放 在Web 2.0 的背景下,每個用戶都擁有自己的Blog、自己維護的Wiki、社會化書簽或者Podcast.用戶通過Tag 、RSS 或者IM、郵件等方式連接到一起,“按照六度分隔理論,每個個體的社交圈都不斷放大,最後成爲一個大型網路,這就是社會化網路(SNS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TRUE 的頭像
    ASTRUE

    噗庫咪

    AST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